記得過去我們家鄉(xiāng)最常吃的野菜有:“薺菜,馬蘭頭,鼠麴草,蒲公英,馬齒莧,野蒜等。”這些野菜在我的記憶中,至今還是記得那么清楚,仿佛就在眼前。雖然我離開家鄉(xiāng)這么多年了,但這些野菜依然能勾起我對昔日往事的回顧。它們曾經(jīng)陪伴過我多少亇難忘的歲月。在那艱苦的歲月里,這些野菜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即使在今天,這些野菜仍舊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回味無窮。
cx:_5GF XKGiw 2
C 曾記得過去只要到了開春以后有薺菜時,我們一有時間就手提籃子,去鄉(xiāng)間田埂山坡上去挖野薺菜,把挖回來的薺菜洗凈焯水后切碎,和豬肉青菜等,一起攪拌在一起,做成餃子餡團子餡。待包好了餃子做了團子,放在鍋中燒熟了。薺菜餡的餃子團子,吃在嘴里起鮮,聞著香味充鼻。過去民諺道:“農(nóng)歷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雞蛋,”聽老人們說,三月初三的薺菜花煮雞蛋,吃了能治療頭痛病,所以大家在這天,都去摘取薺菜花回家煮雞蛋吃。那時薺菜還可以做湯涼伴吃,湯好喝菜爽口而且香氣四溢。
K
yh6QA^ ]-t)wGr 說起馬蘭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初春時鄉(xiāng)村田野地頭,也和薺菜一樣到處可見。尤其待一場春雨過后,你就能看到馬蘭尖了,詩云:“陌上春初膏雨沾,坻煮遍出馬蘭尖”。過去人們說清明時的馬蘭,吃了眼睛會亮的。那時我們就用剪刀把馬蘭剪回家,多數(shù)是焯水后擰干捏團切碎,用麻油等佐料涼伴后食用,脆嫩味鮮,青香撲鼻。馬蘭還有多種吃法,人們把它切碎和肉做湯喝,曬干泡茶等。尤其馬蘭到了開花時節(jié),花色詢麗,鮮艷奪目,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看了真賞心悅目,而且花期較長。
\udB4O P8c_GEna 鼠麴草,這個植物學(xué)名聽起來比較陌生,我們家鄉(xiāng)人稱之為“毛鼻頭草”,因為它的葉子上長有白色的絨毛,葉子頂部類似貓的鼻子狀,所以一直就這樣稱呼著。但我想應(yīng)該叫它為“鼠耳草”,更加相符,因為它的葉子非常像老鼠的耳朵。我們那時把鼠鞠草割回家后,洗凈剁碎,混入糯米粉中加水揉成面團,包進肉餡做成團子,或壓成餅狀,在籠屜里蒸熟,或油鍋中煎炸;\中蒸熟的團子,顏色看上去呈綠油油的,油光锃亮,而且吃在嘴里清香味濃。
QjLU@?& Z0&^(Fb 過去人們在苦歲月里,什么樣的野菜都挖著吃,有一種叫馬齒莧的野草,是多肉植物,我們把它割回來,用稻草灰把它揉軟腌制后,用清水洗凈后,再用涼開水沖洗。然后放進各種佐料,涼伴后食用,但吃起來總覺得有股酸溜溜的味道,難適口味。不過把它焯水后曬干燒肉吃,那就沒有這種酸味了,而且也很好吃。蒲公英也是鄉(xiāng)村最常見的一種野草,尤其是蒲公英開花時傳播種子的方式與眾不同,種子上白色冠毛結(jié)成絨球,隨風(fēng)飄舞,漫山遍野都是。但嫩時的蒲公英是一道美味菜,割回家后焯水涼拌,切碎攪肉做餡,蒸饅頭,包餃子,做團子都可以。
3}}/,pGSc eY3:Nl^ 提起鄉(xiāng)村的小蒜,也稱之為野蒜,它生長在山坡,路旁,田野,荒地。小蒜聞著有一股蒜臭味,但燒熟后吃起來反而有一股蔥香味。那時我們把小蒜拔回家洗凈切碎,和面粉一起在鍋中攤煎餅子吃,小蒜餅吃在嘴里真是香噴噴的,還有小蒜燒粥喝也是挺香的。那時的紅花草也是我們經(jīng)常吃的一道菜,不過紅花草基本上是人們播種的,但野生的也有。其實鄉(xiāng)村那時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野菜,經(jīng)常被人們所食用。野菜不但味道鮮美,食用價值高,而且藥用價值更高,吃了對人的身體大有益處,但如今在我們的餐桌上是很少見到了。
]L~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