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的人家混得怎樣,不用看田里的莊稼長得好不好,房造得新不新,只須看他家祖墓的狀況。
村上老錢家是外來的小姓,先人的墓塋自然與風水處無緣,至多只能在亂墳崗占一席之地。
可瓦片也有翻身時,老錢的兒子小錢化貧苦為動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上了全國的一所著名學府,這不光是錢家的祖墳上冒了青煙,就連整個村子也沾了光出了名。
小錢考上大學之事熱鬧一陣便沒有熱度,畢竟榮耀只屬于人家,村民還得把平凡的日子繼續(xù)過下去。
都說靠山吃山,“轟隆”一聲響,承包開釆礦山的老板帶著機械浩浩蕩蕩開進了村里,爬到了山上。
交了承包款的老板就如服了性藥的嫖客,開采礦石時日夜不歇,那大炮機、抓機、啄機齊上陣,自御王卡車穿梭不停絡繹不絕……
這喧囂聲不但把村上鬧得雞犬不寧,而且山坡上本已入土為安的逝者深受其害了。
老板和村里串通一氣發(fā)了告示,要村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把在礦山開釆范圍內(nèi)的墳墓遷移了,否則要當無主墳處理。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村民們想不到自家的祖墳在自己手里要被挖掘了,雖有經(jīng)濟補償?shù)睦镞是一百個不愿意。
有幾個帶頭阻止準備推墳的推土機,結果被帽子帶走了,理由是破壞生產(chǎn)。
結果這一片墳都簽字畫押“自愿”遷走了。
這次老錢是局外人,因為山崗上的風水佳,所以都是村上大姓人家的祖墳,而錢家的祖墳在低洼處,這一年半載也影響不到礦山的開釆。老錢暗暗得意,他深知他家的祖墳肯定葬在“鯽魚”地上,否則他兒子不會跨出學校后一直平步青云。他兒子做了大官村上人渾然不知,老錢只對人說兒子是個書呆子,永遠只能上上班拿點死工資。村上人暗中笑話這小錢重點大學白念了。
可計劃跟不上變化,幾天后礦上負責人找到了老錢,是要征用他祖墳這塊地造火藥庫。老錢一愣,心想這祖墳一移影響了家運怎么辦?于是一口拒絕了。
負責人見老錢吃了秤砣鐵了心,屁股一扭走了。
正當老錢以為此事就過去了的時候,突然鎮(zhèn)里下了一道文,說要把礦山四周散墳全都遷到公墓里去。望著這紅彤彤的公章老錢真急了,一個電話打給了兒子。
兒子說:“爹,別急,我現(xiàn)在任職的市和家鄉(xiāng)的市剛結了共建對子,下個星期我?guī)ш牷丶亦l(xiāng)去學習考察的。”
老錢對上門催著遷墳的村干部說:“這墳我同意遷的,可緩遲幾天讓我挑個日子好不?”
村干部信以為真,向鎮(zhèn)里匯報去了。
一星期后,小錢抽出工作時間回家上了一趟墳,他身后跟了一群陌生人。
從此便沒人再提遷墳之事,后來村里規(guī)劃機耕路時,有一條路直通到錢家的祖墓這里。數(shù)年后,村上實行土地硬化時,說過剩的混凝土浪費了也可惜,索性把這條機耕路也硬化一下吧!
后來,每逢清明時,總會有一些陌生人陸續(xù)走上這條路。鎮(zhèn)領導說:“大領導們難得來一次找不到一個停車的場地,干脆再建一個停車場吧!”
那承包開釆礦山的老板賺了一些銀子,也怕驚擾到錢家的先祖,便見好就收了。
這小錢歪打正著,幫村里留下了半座青山,這是他為村里做的唯一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