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3-04-18 16:28
,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 電信
溧陽古園林盛于明代中期衰于清代中期。其間太平盛世之際,邑中豪富、官宦人家種植花木、仿造山水、構(gòu)筑亭臺樓閣,盛極一時。因而,各處名園便脫穎而出,競相媲美,成為溧陽園林史上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 =V_}z3b X}_}`wIn 歸得園,園名“歸得”取“歸來一得”之意。遺址在今溧城鎮(zhèn)夏莊村西、常溧公路旁,至今仍有幾處池塘,曾剩有一堆假山石壘積,人稱“小假山”。歸得園占地千畝,足見園林之大。 3`J?as@^8 園主為明代嘉靖年間夏莊村人、光祿寺少卿史后(字仲巽,號知山)宅第。他因避嚴(yán)(嵩)黨滋擾,棄官歸里,便擇地建筑園林。史后為江南豪富,擁有多處園林。史后之子太仆寺少卿史際(字玉陽)繼續(xù)擴(kuò)建,并購買了宜興玉女潭,取名“藍(lán)情舍”,即今“玉女山莊”。因歸得園系江南名園,游此園令人目不暇接,故江南才子如唐寅(伯虎)、祝允明(枝山)、文徵明(徵仲)及徐渭(文長)等皆作詩歌頌名園。 hyL3fkMJ, 唐伯虎在歸得園中吟《瓊島》詩:“齒齒巉巖玉蘊(yùn)光,非因積雪與凝霜。蕭然坐我水晶府,泥飲何妨倒玉觴。” {.z2n>1J{T 祝枝山吟《石床》詩:“八尺石床用石栽,不裝七寶亦悠哉。睡寒難熟游仙夢、多少塵心向此灰! AShJtxxa 歸得園園內(nèi)建筑物包括:有一個廳,名“知山堂”。有兩個洞,一名“仙源洞”、一名“歸云洞”。歸云洞中有兩座石臺,名“琴臺”與“爛柯處”。有八座亭臺,名“延綠亭”、“憩亭”、“撚須亭”、“滄浪亭”、“醫(yī)俗亭”、“楚頌亭”、“翠濤亭”及“雙桐亭”等。有兩座石橋,東邊的名“響屧”、西邊的名“偃月”。有兩座閣,近水者名“涵虛閣”,植梅者稱“羅浮閣”。樓名“襲芳樓”。館名“香霞館”。水中有島,名“霞嶼”。其布局之精巧,可謂巧奪天工,人間罕見。今高靜園護(hù)城河上有“響屧”、“偃月”二橋,橋名由歸得園移植而來。 ,m!j2H}8 響屧橋:“屧”(xiè)指木板拖鞋,也稱木屐(jī)。我國古代穿木屧極為普遍。相傳史后聽著家人穿著木屧在橋上發(fā)出聲音,清脆響亮,有快有慢,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即興提筆取名“響屧橋”。 )m"NO/sJ2 偃月橋:偃”就是朝天躺著之意,“偃月”即躺著賞月。園主史后,在夏天晚上休閑時,常常和所交名士躺在搖椅上納涼,看月亮,觀星斗,論時事,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史后觸景生情取“偃月橋”。 &7T0nB/) 內(nèi)容來源:《溧陽地名》(溧陽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