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村落的小巷非常有講究,決不能是正南正北的,而是要斜斜地插過去,如果是正南正北的,那不叫巷,叫街!小時(shí)候我住在竹簀鄉(xiāng)下,很少上街,一年頂多兩次:一次是趕集,為的是湊熱鬧,喜歡看各式各樣耍把戲的;另一次就是過年給各位舅舅拜年,除了有平時(shí)吃不到的美食,還會(huì)有一毛兩毛的壓歲錢!雖說是壓歲錢,也斷不敢花了去,回家后是要交給媽媽的,大人們聚一起聊天,我們小孩子在老表的陪伴下到街上玩去。那時(shí)候的竹簀叫竹節(jié)橋,什么時(shí)候改的名,也弄不清了。大街上的路就是樓主說的青石板路,臨街的都是木板房,從街西頭到街東頭都是各式各樣的商鋪,最常去的是老橋頭的中藥店,不是去抓藥,而是要把自己挖的太子參,撿拾的蟬蛻,和摘的馬蜂窩拿去換錢。
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五十多年過去,斜斜地插過去的小巷已再是原來的模樣;青石板路還在,昔日大街的繁華早已落沒在改開后新街的喧鬧之中了! QJ,[K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