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2-06-15 08:46
,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 電信
明·馬一龍《重修廣惠庵碑記》拓片 6$'6x2, 馬一龍,字負圖(又作應圖)、號孟河,別號玉華子,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有《玉華子游藝集》傳世。馬一龍因善書法而得名,自詡草書“自懷素以后一人”。因其狂草書寫時往往用一個大字覆蓋幾個小字,左擁右攬如同梅花且章法布局參差不齊,錯落不定而自冠以“龍蛇體”、“梅花體”之稱號。當時人認為這種風格是“書法一大變”。 IXSCYqoK 《重修廣惠庵碑》碑高2.47米、寬1.1米、厚0.23米,青石質(zhì)材,現(xiàn)存于原溧陽市別橋鎮(zhèn)中心小學內(nèi),系市級文保單位。原碑額由繆希亮以篆書題寫(現(xiàn)已不存),碑文主體系馬一龍以其所創(chuàng)“龍蛇體”書寫的草書文字,原稿應該是一幅草書長卷,勒石時被設計裁成八截,自上而下布局排列,因馬一龍“草法入神,難以辨識”,故當時鄉(xiāng)人史春芳重新用小楷將碑文內(nèi)容謄錄于文后。最后由錫山匠人何富鐫刻于石碑之上。 >e4 《重修廣惠庵碑記》碑文筆畫雕琢清晰,完全再現(xiàn)馬一龍書法造詣的精髓,作為目前僅見并可考的馬一龍草書碑刻,其中的文字及運筆特點為后人鑒定馬一龍書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 ,H3C\.%w\ .2xp.i{ SZ9xj^"g 內(nèi)容來源 | 溧陽市博物館 黃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