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22-06-14 13:58
, 來自:江蘇省常州市 聯(lián)通
宋代“滿池嬌”紋銀帔墜 AG
nxYV"p 帔墜,亦稱“霞帔墜子”,是古代婦女禮服霞帔底部綴掛的飾物,使其在穿著時能平展下垂,多用金銀或玉石制成。霞帔類似現(xiàn)代披肩,清人《格致鏡原》中稱:“今命婦衣外以織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長,中分而前兩開之,在肩背之間,謂之霞帔”。關于“霞帔”一詞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一詩中提到有“虹裳霞帔步搖冠”。 fivw~z|[@ 由于霞帔是絲織品不易保存,而以金銀、玉石為材質(zhì)的帔墜卻大都得以保存了下來,宋元墓中出土帔墜的實例很多,最早見于出土的是南京幕府山北宋墓中的金鳳穿牡丹紋帔墜,南宋時此物較常見,成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裝飾品。宋代、元代帔墜的形制基本為雞心形,除此之外也有圓形,明代又增加了六邊形、馬蹄形等新的形制。 P-_6wfg,;> 這件宋代銀帔墜現(xiàn)藏溧陽市博物館,帔墜高7.2厘米 寬5.8厘米,1991年出土于溧陽市別橋磚瓦場。帔墜整體呈雞心狀,中心微鼓,邊緣較薄,是由兩塊銀片捶壓合成,以略大的一片包壓住略小的另一片,帔墜兩面紋飾相同,均裝飾有荷葉鴛鴦戲水紋,荷花于中心飽滿綻放,兩邊鴛鴦對立相向,匠人鏤空鏨刻技法的成熟運用,各部位凹凸分明、層次清楚,造型疏密有間,帔墜邊緣鏨刻連珠紋,頂端有一穿孔,用以穿系使用。該帔墜采用錘鍱、透雕、線刻和壓模等加工技法,制作講究,整體造型玲瓏,鴛鴦圖案拙稚可愛。 6xmZXpd! 銀帔墜主題圖案荷葉鴛鴦這種表現(xiàn)荷塘景色的題材紋飾在當時又稱作“滿池嬌”,流行于當時的服飾、瓷器、金銀飾品等器物上,寓意著幸福美好,夫妻好合。如: 3lL-)<
0A( 南宋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十三“夜市”條中記載當時臨安夜市夏秋售賣的物品中有“挑紗荷花滿池嬌背心”; 94`7a<&ZNL 元人柯九思所作《草堂雅集·宮詞十五首》中有詩云:“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笨率线加了自注:“天歷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此外明代世情小說《金瓶梅》里也有提到“金鑲玉觀音滿池嬌”首飾。 LtF,kAIt7v
[-1^-bb @}u*|P* 內(nèi)容來源 | 溧陽市博物館 黃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