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時,黃赤相交,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陰陽的界限。真正的春季,悄然而至。 %ze Sx 春分,是一個生意盎然的時節(jié),水邊新綠,百花爭妍;山氣日佳,飛鳥相還。但這明媚的盛春之景,卻也能勾起少女的愁思,所謂“春山處處子規(guī)啼,亦是春心擾傷時”,恰如《靚妝仕女圖》的畫中之境。對于文人士子而言,游春踏青、寄情山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KS[(Q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仲春的花之信使,應(yīng)候次第而開。古人總結(jié)出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時間始自小寒末至谷雨,每一節(jié)氣對應(yīng)三候,每一候又對應(yīng)一種花信,八個節(jié)氣二十四種花信,就是一個花期的輪回。清 董誥《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圖》之《春分一候 海棠》
DC[-<:B 清人董誥作有《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圖》,堪稱該類題材中的精品。海棠、梨花與木蘭的身影,也紛紛現(xiàn)落于冊中。在畫家的筆下,海棠既有含苞待放者,亦有全然盛開者,間以新綠的葉芽點綴其間。未開時,花色深紅點點,盛放時,花色粉淡相宜。在該頁的右上角,作者題有一詩,謂之“臨風(fēng)濯錦艷三春,裊娜香肌豐韻新。漫擬太真亭北立,畫圖省識效輕顰!焙L碾m艷,卻無俗資,蘇東坡尤愛海棠,謫居黃州期間,屢次作詩相頌。其一曰:“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痹娙藸I造了一個春意暖融、幽香陣陣的迷幻世界,高燭斑斑,火光點點,讓棲于幽寂的海棠,在暗夜仍能笑靨粲然。蘇軾的愛花、憐花之心,透過這詩得以窺見,既是寫花,又欲擬人。而由此詩,又牽連出一幅動人的畫面。南宋 馬麟《秉燭夜游圖》
Mtt
VgNV 南宋馬麟的《秉燭夜游圖》,恰以此詩入畫,繪良辰月夜之下,六角亭閣重檐攢尖,雙翼游廊迂回伸展。而坐于亭下的主人,正將目光投向屋外,欣賞著高燭映照的繁花盛樹。再看遠(yuǎn)處的山巒,以花青與淡墨染成,間以氤氳的霧氣,更顯月光下的空濛。如果說海棠花開,儂麗嬌嬈,那么次第相綻的梨花與木蘭,則又是別樣的風(fēng)姿。清 董誥《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圖》之《春分二候 梨花》《春分三候 木蘭》
]C5JP~#z 回到董誥的《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圖》,作者在題詠梨花時說道,“和飔玉雨潤瀛洲,流雪芳春素艷浮?c袂低翻攢粉萼,瑤臺捧出水晶球!崩婊▌偎蒲,潔白素凈,剔透晶瑩。但是在畫家陳洪綬的筆下,梨花少了幾分靈巧,多了幾分古拙,尤其伴以虬曲的枝干,蒼莽之氣撲面而來。這是老蓮(陳洪綬號老蓮)對歲月與生命的獨特思考,高古奇崛的花枝,不類凡人眼中的風(fēng)景。明 陳洪綬《梨花圖》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