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57121
-
- 注冊時間2018-11-17
- 最后登錄2025-03-31
- 在線時間13606小時
-
- 發(fā)帖5061
- 搜Ta的帖子
- 精華0
- 金幣26260
- 威望3569
- 貢獻值14709
- 銀元11140
-
訪問TA的空間加好友用道具
微博條 | 粉絲86人
關注Ta
發(fā)消息
- 發(fā)帖
- 5061
- 金幣
- 26260
- 威望
- 3569
- 貢獻值
- 14709
- 銀元
- 11140
注冊時間2018-11-17
|
樓主
發(fā)表于: 2021-02-08 09:25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關于此《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此詩為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至金陵時登金陵城西樓有感而作。另一說,此詩作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李白遭權奸讒毀被排擠離開長安之后。《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一“李白酒樓”條下引有此詩,當即城西孫楚酒樓。該卷考證曰:“李白玩月城西孫楚酒樓達曉,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shù)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李白有詩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寫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樓的所見所感。頭兩句詩寫金陵夜空寂靜,涼風忽起,詩人獨上高樓,遠眺吳越;三、四兩句寫景,色調(diào)以清澈靜涼為主;五、六兩句寫詩人在此情境下,萬千悲苦匯集胸間,因覺知音稀少而悵然徘徊,不肯回去;末兩句詩說只有南齊詩人謝朓的詩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詩以寫眼前景起筆,而歸結于對謝朓的欽佩,以即景抒懷的手法,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表達了作者對謝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贊美古人,筆觸所及,廣闊悠遠,足見其構思之精巧。此詩在詞語、韻律、色彩、聲調(diào)、韻味等方面都協(xié)調(diào)一致,顯示出一種蒼茫、悲涼、沉郁的氛圍。金陵城西樓即“孫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樓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見《輿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長江,皆陳其足下,為觀景的勝地。這首詩,李白寫自己夜登城西樓所見所感。 全詩一二兩句“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敘寫登樓的時間、地點以及環(huán)境氣氛。夜深人寂,金陵城下西風乍起,詩人獨上西城,舉目四望,只見整個吳越原野全都被如水的月光籠罩了,呈現(xiàn)出一片朦朧的景色。這兩句起筆平穩(wěn),境界闊大,雖未言情,而墨濃情深,從而為以下所抒發(fā)的思古幽情,蓄足了力量。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鄙暇鋵懜┮,下句寫仰觀。俯視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動,恍若白云、城垣在輕輕搖蕩;仰觀遙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瑩,仿佛是從月亮中滴出。十四個字,把秋月下臨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繪得非常逼真?zhèn)魃。兩個“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潔,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瑩,江水之明凈。“空”字,在氣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別靜寂!皳u”、“滴”兩個動詞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會“搖”的,但“涼風發(fā)”,水搖,影搖,仿佛城也搖蕩起來;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像露珠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暗巍迸c“搖”,使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使本屬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諸多景物,一齊情態(tài)畢露,異趣橫生。這樣的描寫,不僅反映出浪漫主義詩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顯示出他對大自然敏銳的感覺和細致的觀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觀景物的主要特征,“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痹娙藖辛⒃孪拢了寄,久久不歸。原來他是在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一個“稀”字,吐露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苦悶心情!肮艁怼薄ⅰ把壑小保质窃娙藷o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說,不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來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當時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詩人很自然地懷念起他所敬慕的歷史人物。這里“眼中”二字對最后一聯(lián),在結構上又起了“金針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將要寫的內(nèi)容。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崩畎滓簧鷮謝朓十分敬慕,這是因為謝朓的詩風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話說,就叫作“今古一相接”(見《謝公亭》)。謝朓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陵壯美的景色和抒發(fā)去國懷鄉(xiāng)之愁!俺谓o如練”就是此詩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潔白的絲綢。李白夜登城西樓和謝朓當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樣不幸,心情同樣苦悶,就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到當年謝朓筆下的江景,想到謝朓寫《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心情,于是發(fā)出會心的贊嘆:“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币馑际钦f:謝朓能吟出“澄江靜如練”這樣的好詩,令李白深深地懷念他。這兩句,話中有“話”,其“潛臺詞”是:李白與謝朓精神“相接”,謝朓的詩李白能理解;此時李白寫此詩,與謝朓當年心情相同,可是已經(jīng)沒有人能“解道”,能“長憶”了?梢娎畎住伴L憶”謝朓,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這正是此詩的命意,在結處含蓄地點出,與開頭的“獨上”相呼應,蘊含了“月下沉吟”的詩人無比的寂寞和憂愁。 [attachment=2812557] 這首詩以寫眼前景起筆,而歸結于對謝脁的欽佩。首尾之間的聯(lián)系,關鍵就在于詩人眼前的明麗景色正恰如謝脁詩清新秀麗的風格特點。謝脁的山水詩雖然缺乏充實的社會內(nèi)容,但對于祖國東南一帶秀麗風景的描摹卻是異常細膩、精確和生動的。諸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這些詩句精工明麗、清新自然。由此能體會謝脁山水詩的風格即有如“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明”的明媚。處于這種環(huán)境之中,也就自然會聯(lián)想起當年謝脁描寫金陵景色的名句。這正是此詩含蘊精微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