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圖騰
徐姓的起源、來源、由來
姓氏起源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yè)。大業(yè)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賜他為嬴姓以外,還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給他,姚女后來生了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國。徐國歷經(jīng)了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dāng)時周穆王喜歡云游四方而經(jīng)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產(chǎn)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lǐng)各國聯(lián)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消息后馬上返回京城,調(diào)兵前去鎮(zhèn)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這座山后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于徐,稱為“徐子”,繼續(xù)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后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
遷徙分布
遠(yuǎn)古時期若木被封徐國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北部,這是徐姓的最早的發(fā)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國滅亡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大姓了。后來他們紛紛向北方遷徙。大致經(jīng)過漢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國北方的山東、河南等地形成了多處郡望。及古代的東海、高平、東宛等地。具體的遷播時間是:秦朝以前已遷入了山東。歷史商有一個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關(guān)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藥的事,在歷史上有多處記載,《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jì)》是這樣記載的:“徐市,齊人,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嬴州,請地齊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之!毙焓性L不老神藥的故事,雖然在不同的史書記載中有一些出入,但卻為兩千多年以前的徐氏遷播于山東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東漢以前已有徐氏再遷播到今天的甘肅省境內(nèi)。也就是說,在漢朝的時候,徐姓已經(jīng)遷播于北方的廣大地區(qū)。徐姓的南遷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據(jù)《東海堂徐氏族譜》的記載,在漢桓帝時,有一世祖徐稚遷居江西南昌;
世祖遷居至浙江龍游;
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舉南遷是從魏晉開始的,隋唐時期在我國的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發(fā)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的上杭、連城等地。元朝的時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廣東的豐順、梅縣、海豐等地?傊煨赵谇貧錆h的時候 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下游地區(qū),尤為山東繁衍得最為旺盛。從魏晉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qū),宋朝以后,已經(jīng)分布于廣大江南地區(qū)了。至于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徐姓,是臺灣的第二十二個大姓。早在明代就由大陸遷居入臺。徐氏入臺開基,也為時甚早。早在明代永歷二十八年時,就有一位名叫徐阿華的福建漁人,并在臺建媽祖宮,成為徐氏在臺灣的最早的開基先人。閩、粵的徐姓先人,最初都落籍于新竹一帶,F(xiàn)今臺灣的徐姓人士,則以新竹、苗栗兩地為最多,半數(shù)以上的徐姓臺灣人都聚居于這兩個地方。
姓氏名望
徐向前元帥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徐姓歷代名人685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文學(xué)家總數(shù)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醫(yī)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總數(shù)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漢時下邳太守徐光,哲學(xué)家徐斡;三國名士徐庶;南朝陳文學(xué)家徐陵;北魏經(jīng)學(xué)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彥若父子;五代宋文學(xué)家徐鉉;明朝名將徐達,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科學(xué)家徐光啟,文學(xué)家兼書畫家徐渭;清朝醫(yī)學(xué)家徐大椿;民國詩人徐志摩;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徐向前,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教育家徐特立,大將徐海東,畫家徐悲鴻,歷史學(xué)家徐中舒,古植物學(xué)家徐仁,當(dāng)代作家徐嗣興等。
(以上為部分徐姓名望)
徐樹錚:江蘇蕭縣人,北洋皖系政客,曾在段祺瑞內(nèi)閣擔(dān)任陸軍次長、國務(wù)院秘書等職。
徐錫麟:浙江陰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與秋瑾準(zhǔn)備在皖浙兩省同時起義,后被抓,英勇就義。
徐渭:山陰人,杰出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自稱書法天下第一,長于行草。擅長水墨花竹、山水、人物。與陳復(fù)道并答“青藤、白陽”。有《徐文長全集》、《南詞續(xù)錄》等。
徐霞客:南直隸江蘇人,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記文學(xué)家,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其觀察所記,按日記載,死后編輯而成《徐霞客游記》。
徐光啟:明代科學(xué)家。字子先,上海徐家匯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崇禎五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崇禎六年兼任文淵閣大學(xué)士。研究范圍廣泛,以農(nóng)學(xué)、天文學(xué)、數(shù)學(xué)較為突出。較早從竇馬利學(xué)習(xí)西方的天文、歷法、數(shù)學(xué)、測量、水利等科學(xué)技術(shù),并介紹到我國,是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技術(shù)的積極推動者。著有《農(nóng)政全書》,主譯《崇禎歷書》,譯著《幾何原本》。
徐稚:今江西南昌境內(nèi)人,漢桓帝時因不滿宦官專權(quán),雖經(jīng)多次征聘,最終沒有做官,時稱“徐州高士”。
郡望堂號
東海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東境內(nèi)。西漢時相當(dāng)于今天的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灌南以北的地區(qū);東魏及隋唐相當(dāng)于今江蘇東?h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qū)。
高平郡:今泰始元年改山陽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東巨野南部。其后屢有遷居,其中北周時曾改高都郡置高平郡,治所在高都,相當(dāng)于今天山西晉城、高平等地。
高宛郡:秦始置郡,漢建安初分瑯岈、齊郡置郡,治所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
瑯邪郡:秦朝的時候置郡,治所在瑯邪(今山東膠南縣境內(nèi))。西漢的時候移到東武。相當(dāng)于今天的山東半島東南部。
堂號
建榻堂:典自東漢徐穉。徐穉,字孺子,號聘君,豫章南昌(今江西豐城)人。少學(xué)今文經(jīng)學(xué),兼通天文、歷算。家貧,隱居不仕,自食其力,恭敬義讓,眾人均服其德。公府曾"四察孝廉,五辟宰輔,三舉茂才",皆不就。寄寓南昌時,陳蕃為郡太守,陳不接待賓客,卻為徐特設(shè)一榻,來時取出,去則懸之。徐穉后人因以"建榻"或"懸榻"為堂號。"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作《滕王閣序》中有"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之句。時人尊稱徐穉為"南州高士",因有徐氏又有"南州堂"之名。
麥飯?zhí)茫合导o(jì)念徐大受與朱熹交往的事跡。徐是南宋臺州天臺(今浙江天臺縣)人。字季可,號竹溪。朱熹知其賢,遂與定交。但因家貧,只能以蔥湯麥飯款待,傳為美談。后人稱之為“麥飯?zhí)谩,或稱“圣交堂”。
還有東海堂,敦睦堂,世德堂,存桂堂,垂裕堂,追遠(yuǎn)堂,崇雅堂,禮耕堂,惇王堂,懷德堂,雍肅堂,南陵堂,五云堂,五鳳堂,中山堂,文苑堂,正倫堂,正誼堂,世祿堂,世德堂,古十笏堂,本仁堂,立本堂,永春堂,永思堂,永綏堂,存桂堂,光裕堂,孝思堂,孝倫堂,志讀堂,位思堂,孚受堂,迎恩堂,奉先堂,忠亮堂,固本堂,南陔堂,持敬堂,思本堂,衍慶堂,敘倫堂,倫敘堂,徐西墅公生祠,純嘏堂,教忠堂,萃裕堂,崇本堂,崇敬堂,崇德堂,惇敘堂,惇睦堂,報本堂,敬愛堂,景高堂,順德堂,集賢堂,敦本堂,敦倫堂,敦睦堂,敦禮堂,善風(fēng)堂,壽豈堂,聚順堂,種德堂,肇修堂,寧壽堂,維新堂,賜書堂,鋤經(jīng)堂,馀慶堂,燕詒堂,樹德堂,澤馨堂,鴻緒堂,雙石堂,繼志堂,繼述堂,顯承堂。 [11]
宗祠楹聯(lián)
南州世澤;東海家聲。
上聯(lián)典指東漢朝時期的徐穉,人稱“南州高士”。下聯(lián)典指秦朝時期的方士徐福,攜童男童女?dāng)?shù)千人渡海訪仙,傳說后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會燭夜績;刻像上食。
上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時期的貧婦徐吾,與鄰婦會燭夜績。下聯(lián)典指明朝時期的徐彪,親喪,刻木為像,日上食,出入必告。
勢廊重山外;詞留壽石前。
此聯(lián)為清朝時期的書法家徐懋集焦山鶴銘句聯(lián)。徐懋,字問渠,錢塘人。以搜奇嗜古、廣見博聞著稱。
靜者心多妙;飄然思不群。
此聯(lián)為清朝時期的書法家徐良自題聯(lián)。徐良,字鄰哉,號又次居士,江蘇華亭人。乾隆舉人,官夔州知府。
幼慧作小山名著;夜績借東壁余光。
上聯(lián)典指唐朝時期的徐堅女事典。下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徐吾事典。
萬木爭榮朝燕岌;群賢畢至話桑麻。
此聯(lián)為廣東省蕉嶺縣燕岌華僑林場徐氏宗祠聯(lián)。
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
此聯(lián)為明朝時期的杰出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自題聯(lián)。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隸江陰人。著有《徐霞客游記》。
亭育托燕畿,佳氣常浮白云觀;宗支分衛(wèi)水,清波遠(yuǎn)溯繞虎橋。
此聯(lián)為河南省衛(wèi)輝市內(nèi)徐(世昌)家祠堂聯(lián)。
燕岌毓英才,一脈相承弘祖德;商機傳信息,雙贏互利展鴻猷。
此聯(lián)為廣東省蕉嶺縣燕岌華僑林場徐氏宗祠聯(lián)。
一派出鄱陽,于江于淮于河于漢;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
此聯(lián)為安徽省潛山縣萬歲山徐氏宗祠聯(lián)。
千秋將相,厚德仁懷,精誠充宇宙;百代王侯,雄才博學(xué),正氣貫長虹。
此聯(lián)為安徽省歙縣韶坑村徐氏宗祠聯(lián)。
徐姓家譜文獻目錄(江蘇地區(qū))
江蘇·毗陵徐氏宗譜二十四卷附一卷
(清)徐隆興 徐志瀛等九修 清咸豐八年(1858)賜書堂銅活字本三十冊 日本 美國 注: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毗陵徐氏宗譜四十卷
(清)徐植城 徐書涌等十修 清光緒三年(1877)賜書堂活字本四十冊 日本 美國 注: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徐氏宗譜四十四卷首一卷
(清)徐茂元等十一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賜書堂活字本 四十四冊 國圖
江蘇常州市圖(存二卷) 美國 注: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毗陵徐氏宗譜四十八卷
(清)徐茂元等修 民國二十年(1931)賜書堂木活字排印本四十八冊 上海圖 注: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徐氏宗譜十六卷
(清)徐瑞元續(xù)修 清光緒三年(1877)崇雅堂刻本 十六冊 南開大學(xué) 注:始修于康熙三十五年此為五修。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徐氏宗譜十二卷
(清)徐仁寶纂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崇雅堂活字本 十八冊 歷史所 注: 清康熙三十五年徐子蕃始修。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徐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徐法賓主修 民國十五年(1926)崇雅堂活字本二十冊 歷史所 注:明正德間徐思忠始修。該族散居武進、江陰等地
江蘇南京·徐氏宗譜四卷 (民國)徐兆禧續(xù)修 民國十五年(1926)鉛印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注:首修于明萬歷間
江蘇贛榆·祝其徐氏支譜不分卷 (民國)徐嘉琛編 民國十二年(1933)敦厚堂石印本一冊 國圖
江蘇贛榆·徐氏宗譜三卷江蘇贛榆縣金山鄉(xiāng)大港頭
江蘇·鹽城徐氏宗譜四卷
(清)徐嘉樹續(xù)修 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立本堂刻本四冊 江蘇響城市郊區(qū)文
江蘇阜寧·阜邑大套徐氏宗譜十二卷
(清)徐蘭生纂修編輯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鹽城上岡鎮(zhèn)會友堂刻本十一冊 江蘇鹽水縣文
江蘇泰州·徐氏族譜十三卷
(清)徐岳祥等修 清咸豐五年(1855)刻本 十二冊 歷史所 注:明正德間徐鳳始修江蘇泰州·徐氏族譜六卷
(清)徐錦彰創(chuàng)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江蘇泰州市圖
江蘇泰州·徐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徐炳華纂手稿本江蘇泰州市圖
江蘇江都·徐氏家乘四卷
(清)徐葆華纂修 清光緒六年(1880)活字本 四冊 歷史所 注: 清康熙問鼎聲公始修
江蘇江都·維揚大橋鎮(zhèn)徐氏族譜四卷
(清)徐榕主修 清光緒十三年(1887)活字本 四冊 歷史所 吉林大學(xué) 注: 清雍正十年徐德尊始修此為四修
江蘇江都·維揚大橋鎮(zhèn)徐氏族譜四卷 (民國)徐法善主修 民國十年(1921)鉛印本 四冊 歷史所 注: 清雍正十年徐達三始修此為五修
江蘇江都·維揚江都徐氏重修族譜不分卷 (民國)張從儒編輯 民國四年(1915)木刻本 六冊 國圖 河北大學(xué) 注:版心作《徐氏族譜》
江蘇興化·徐氏家譜十一卷附徐氏老譜備考 (民國)徐振書續(xù)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刻本 十四冊 河北大學(xué)
江蘇南通·崇川徐氏族譜六卷首一卷
(清)徐智等纂修 清嘉慶十八年(1813)鋤經(jīng)堂刻本四冊 吉林大學(xué) 哈爾濱師大 江蘇南通市圖 (二部) 日本 美國
江蘇南通·徐氏通城支譜四卷 (民國)徐宣武等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南通翰墨林書局排印本 一冊 國圖 南開大學(xué) 遼寧圖 哈爾濱師大 上海圖 江蘇蘇州市圖 江蘇南通市圖 注:譜始創(chuàng)修于明成化間
江蘇·南通崇川徐氏宗譜六卷首一卷
(清)徐智等纂修 清嘉慶十八年(1813)鋤經(jīng)堂木活字本 四冊 書名據(jù)書簽題 上圖:915852—55;又一部F4854冊
江蘇·南通徐氏通城支譜四卷徐宣武編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南通翰墨林書局鉛印本 一冊 上圖:JP504;又一部9115211冊 ;又一部長4711821冊
江蘇·南通徐氏家譜不分卷
(清)丁宗洛纂修 民國四年(1915)徐爾瑛抄 清道光十九年(1839)徐宗干?北 三冊 殘本 上圖:924000—4002
江蘇鎮(zhèn)江·京口徐氏宗譜八卷
(清)徐陵纂 清嘉慶三年(1798)刻本江蘇鎮(zhèn)江市博
江蘇鎮(zhèn)江·潤州徐氏宗譜四卷
(清)丁茂榮纂輯 清光緒六年(1880)活字本 四冊 美國
江蘇鎮(zhèn)江·徐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陳悛等重纂修 民國八年(1919)崇義堂活字本 二十四冊 吉林大學(xué)
江蘇鎮(zhèn)江·潤東徐氏家乘二十四卷 (民國)徐明培等纂 民國八年(1919)刻本江蘇鎮(zhèn)江市博(缺卷2)
江蘇鎮(zhèn)江·丹徒徐氏支譜二卷 (民國)徐家潤等修 民國十一年(1922)活字本 四冊 美國
江蘇常州·新河徐氏宗譜十卷
(清)徐寶成主修 清光緒七年(1881)存桂堂活字本十二冊 歷史所
江蘇常州·新河徐氏續(xù)修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徐林成重修 民國三十六年(1947 ) 常州徐氏存桂堂木活字本江蘇常州市圖
江蘇常州·徐氏宗譜十二卷
(清)徐惟庚 徐鴻高主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常州徐氏世德堂木活字本江蘇常州市圖(缺卷1、5)
江蘇常州·泥河橋徐氏宗譜八卷 (民國)徐榮敘 徐福書主修 民國六年(1917)常州徐氏
忠孝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1—3) 注:譜始修于 清光緒十二年徐榮良徐榮敘
江蘇·常州徐氏宗譜二十卷徐法賓等纂修 民國十五年(1926)崇雅堂木活字本二十冊 上圖:916507—26
江蘇·常州徐氏宗譜四十五卷天一卷地一卷首一卷徐福生等纂修 民國二十年(1931)賜書堂木活字本四十八冊 上圖:長471872—919
江蘇武進·小留徐氏八修宗譜十卷外一卷
(清)徐文鰲 徐玉(王+噪-口)等增輯 清光緒二年(1878)修禮耕堂稿本十冊 人民大學(xué) 日本 美國 清光緒二年(1878)鉛印本 日本 美國
江蘇武進·小留徐氏九修宗譜十二卷
(清)徐葆元纂修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禮耕堂鉛印本 國圖
歷史所 南開大學(xué) 美國
江蘇武進·小留徐氏宗譜十二卷
(清)徐珍葆主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垂裕堂活字本八冊 歷史所 注:北宋元符三年(1100)始修
江蘇武進·徐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五卷 清光緒二年(1876) (記事)木活字本 三十冊 日本
江蘇武進·毗陵徐氏宗譜六卷
(清)徐賡源 徐洪銓等修 清光緒十一年(1885)思德堂木活字本 六冊 南開大學(xué) 注:始修于 清乾隆二十七年此為三修
江蘇·武進徐氏宗譜六卷 (民國)徐震纂輯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抄本 一冊 國圖
江蘇武進·毗陵徐氏宗譜八卷 (民國)徐榮林等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敦厚堂活字本八冊 國圖
江蘇·武進新河徐氏宗譜不分卷
(清)徐燮鈞等纂修 清咸豐二年(1852)木活字本 六冊 上圖:JP494 國圖
江蘇·武進新河徐氏宗譜十卷
(清)徐寶成等纂修 清光緒七年(1881)存桂堂木活字本十二冊 上圖:JP479
江蘇·武進新河徐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抄本 一冊 上圖:P495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九十四卷
(清)徐建寅 徐家保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九十四冊 日本 美國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八卷 (民國)徐國鈞等重修 民國十八年(1929)古十笏堂活字本八冊 吉林大學(xué)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九十四卷
(清)徐家保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古十笏堂木活字本 九十四冊 上圖:923292—385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 清古十笏堂木活字本 三冊 存卷9、 25 書名據(jù)版心題 記事至 清嘉慶間 上圖:2889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八卷徐國鈞 徐崇方纂修 民國18年(1929)古十笏堂木活字本 八冊 書名據(jù)版心題 上圖:JP481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不分卷徐祖暉纂修 民國二十年(1931)古十笏堂木活字本 四冊 上圖:JP506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支譜不分卷 清咸豐七年(1857)位思堂刻本 一冊 殘本 書名據(jù)版心題 上圖:925845
江蘇無錫·錫山徐氏宗譜□□卷 (民國)徐祖暉纂 民國間古十笏堂活字本 一冊 國圖
江蘇江陰·夏浦徐氏宗譜二十
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徐士佳等修 民國十年(1921)止敬堂活字本 二十六冊 美國
江蘇宜興·徐氏宗譜六卷
(清)張?zhí)觅澬?清光緒十九年(1893)重修追遠(yuǎn)堂活字本六冊 歷史所 注: 清康熙二年始修
江蘇宜興·義興湫溪徐氏家乘二十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氏族人續(xù)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世德堂活字本 二十四冊 國圖
江蘇宜興·義興湫溪徐氏宗乘□□卷世德堂木活字本江蘇常州市圖(存卷2—6、10) 注:卷十記事止 清康熙三十二年
江蘇·宜興都場徐氏宗譜八卷
(清)徐承詔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忠亮堂木活字本 八冊 上圖:924004—11
江蘇·宜興上陽徐氏家乘八卷徐樹高纂修 民國三十一年(1942)追遠(yuǎn)堂木活字本 八冊 上圖:918859—66
江蘇·宜興蘇州帶城橋徐氏小宗譜十卷
(清)徐澧等纂修 抄本 四冊 清嘉床二十三年(1818)修 上圖:920831—34
江蘇蘇州·古吳淀紫山徐氏世譜不分卷明刻本 國圖
江蘇蘇州·吳郡徐氏家譜不分卷 清同治抄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博 注:記事至同治四年
江蘇常熟·漁梁徐氏塘墅派支譜八卷
(清)徐宗望修 清光緒四年(1878)留余堂活字本八冊 國圖
江蘇常熟·漁梁徐氏虞麓支譜八卷
(清)徐邦煜等重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刊本 二冊 日本 美國
江蘇常熟·徐氏家乘存稿一卷 (民國)徐明珊輯抄本 一冊 江蘇常熟市圖 注:記事至 民國三十三年
江蘇·常熟漁梁徐氏族譜 清木活字本 三冊 存卷16、17、32書名據(jù)版心題記事至 清光緒間上圖2899
江蘇吳縣·瓜經(jīng)徐氏家乘十卷
(清)徐塤輯 清卓犖精廬木刻本 一冊 河北大學(xué) 注:記事止雍正四年
江蘇吳縣·具區(qū)銷夏灣徐氏重輯宗譜四卷
(清)徐整 徐云初重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77)刻本 四冊 國圖
江蘇蘇州市博 注:明宣德二年徐善初編江蘇吳縣·具區(qū)銷夏灣徐氏重輯譜六卷
(清)徐永浩等重修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六冊 歷史所 江蘇蘇州市博
江蘇吳縣·堂里徐氏家譜附外編不分卷
(清)徐錫文等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五冊 國圖
(又一部無外編) 吉林大學(xué)
江蘇吳縣·洞庭徐氏宗譜六卷
(清)徐承修 徐德逵重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木刻本 六冊 河北大學(xué) 吉林大學(xué) 江蘇蘇州市博 注:扉頁作《南徐徐氏世譜》。 徐黌宋淳元年始修
江蘇吳縣·徐乾學(xué)家譜不分卷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寫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江蘇吳縣·徐氏家譜八卷首一卷
(清)徐文榮編 清嘉慶五年(1800)刻本 國圖(二部) 吉林大學(xué)
江蘇吳縣·洞庭煦巷徐氏宗譜四卷
(清)徐源濟 徐德智重修 清道光八年(1828)活字本 四冊 國圖
江蘇蘇州市博
江蘇吳縣·徐氏支譜不分卷 (民國)徐緒霆修 民國十三年(1924)石印本 三冊 國圖
注:書口題《太八支錫社公支譜》。第三冊 為《西山堂里徐氏支譜補輯》
江蘇吳縣·徐氏宗譜不分卷 (民國)徐鈞續(xù)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一冊 浙江圖
江蘇·吳縣東園徐氏宗譜五卷首一卷 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 四冊 上圖:922292—95
江蘇·吳縣東園徐氏宗譜八卷
(清)徐明琚 徐正科纂修 清嘉慶七年(1802)世德堂刻本 八冊 上圖:920879
江蘇·吳縣徐氏家譜八卷卷一首
(清)徐文榮纂修 清嘉慶五年(1800)刻本 四冊 上圖:920389—92
江蘇·吳縣具區(qū)銷夏灣徐氏重輯宗譜六卷
(清)徐永浩等纂修 清嘉慶十四年(1809)刻本 六冊 上圖:913361—66
江蘇·吳縣南徐徐氏世譜六卷
(清)徐承修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教忠堂木活字本 六冊 上圖:了P496江蘇吳縣堂里
徐氏家譜不分卷 (清)徐錫文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木活字本四冊 上圖:905558—61
江蘇·吳縣徐氏家乘外編
(清)徐秉淵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木活字本一冊 書名據(jù)版心題 上圖:905573
江蘇吳江·南麻徐氏世譜四卷
(清)徐廷柱 徐時元修纂 清抄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博 注:徐師曾明萬歷五年始修。此譜記事至 清乾隆四十年
江蘇吳江·南麻徐氏增修世譜四卷
(清)徐國鈞增修 清抄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博 注:徐師曾始修于明萬歷五年。此譜記事至 清咸豐五年
江蘇吳江·徐氏支譜二卷
(清)徐寶蔑編舊抄本 二冊 中央民院 注: 清康熙間初修
江蘇·吳江徐氏宗譜四卷
(清)徐書城纂修 民國九年(1920)吳江柳亞子紅格抄本 二冊 上圖:長0C順056
江蘇·吳江徐氏宗譜 民國吳江柳氏抄本 二冊 存卷3、4書名據(jù)書口題 上圖:長0C歷059
江蘇·吳江徐氏世譜四編
(清)徐嘉萱修 清同治五年(1866)抄本 三冊 上圖:2910
江蘇·丹陽徐氏宗譜四卷
(清)徐璞齊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善風(fēng)堂木活字本 4冊 上圖:912869—72
江蘇丹陽·馬嘶橋徐氏宗譜六十四卷 (民國)徐培璐主修 民國五年(1916)(忄享)五堂鉛印本 三十二冊 歷史所 注:明萬歷六年徐治始修此為十修
江蘇·句容徐氏宗譜 清澤馨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5書名據(jù)版心題 記事至 清光緒間 上圖:2999江蘇句容·徐氏家乘不分卷
(清)徐儀霆纂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三十四冊 江蘇句容縣檔 注:譜始纂于明萬歷四十三年
江蘇·維揚江都徐氏重修族譜六卷 徐溶等纂修 民國四年(1915)木活字本 六冊 上圖:915156—61
江蘇·江都維揚大橋鎮(zhèn)徐氏族譜四卷徐循卿 徐益卿纂修 民國十年(1921)木活字本 四冊
上圖:927348—51
江蘇·江陰圓塘徐氏宗譜十三卷首一卷
(清)徐信甫等纂修 清光緒九年(1883)繼志堂木活字本十二冊 上圖:921994—2005
江蘇·江陰圓塘徐氏宗譜 民國繼志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20 上圖:2875
江蘇·江陰梧塍徐氏宗譜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徐倫皋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木活字本四十二冊 上圖:919829—70
江蘇·東海徐氏宗譜 清純嘏堂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3書名據(jù)版心題 記事至 清嘉慶間 上圖:3016
江蘇·東海郡中川徐氏二房小宗譜不分卷 民國十七年(1928)木活字本 一冊 上圖:2879
江蘇·東臺徐氏支譜三冊 徐杏第等纂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五云堂鉛印本三冊 上圖:JP490
江蘇·泗陽徐氏宗譜八卷徐子陽等纂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泗陽縣新華印刷所石印本 八冊 版心刻南州堂 上圖:JP484
江蘇·泰興延令徐氏重修族譜十卷 徐占卿等纂修 民國九年(1920)木活字本 十三冊 上圖:JP482
江蘇·泰興延令徐氏重修族譜十四卷徐振華等纂修 民國二十四年(1935)木活字本 十四冊 上圖:JP483
江蘇·浦城東海徐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清)徐松林等纂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像章集賢堂章盛邦木活字本 八冊 書名據(jù)書名頁題 上圖:913732—39
須江南塘祝禮鎮(zhèn)上宅徐氏宗譜
(清)胡而錦槐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敦睦堂木活字本四冊 存卷1、4、5、14、16 書名據(jù)版心題 上圖:2986
須江北門派徐氏宗譜 民國六年(1917)木活字本 一冊 書名據(jù)版心題 上圖:2987
須江鳳里徐氏宗譜 民國木活字本 一冊 存卷11 上圖:2939
江蘇·義興湫溪徐氏家乘 清光緒二年(1876)世德堂木活字本十冊 存卷3、6、7、9—13、17—20 上圖:2888
江蘇·義興湫溪徐氏世珍集十卷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世德堂木活字本三冊 存卷1、4、9、10 上圖:923190—92
江蘇·儀徵徐氏家乘草稿不分卷 民國十八年(1927)稿本 一冊 續(xù)補至1960年 上圖:JP505
江蘇·潤州潤東徐氏宗譜十四卷
(清)徐純高等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十四冊 上圖:905491—504
江蘇·潤州徐氏族譜 清刻本 一冊 存卷3 書名據(jù)版心題記事至 清嘉慶間 上圖:2990/B
江蘇·潤州潤東當(dāng)江沙徐氏重修族譜 清木活字本 八冊 存卷2、4—6、 8—11記事至 清道光間 上圖:2907
家譜文獻
江蘇省徐氏字輩匯總
江蘇江都徐氏一支家譜字派:“恩錫萬福世壽方桂”
江蘇鹽城郊區(qū)伍佑鎮(zhèn)徐氏一支家譜字派:“采如錦宏國”
江蘇東海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增景方貴秀步興”
江蘇徐州北郊徐氏一支家譜字派:“龍興忠厚傳家遠(yuǎn)詩書繼世長”
江蘇高郵一溝鎮(zhèn)河南陳家莊徐氏一支家譜字派:“統(tǒng)紹學(xué)林鶴鳳啟智海龍飛生”
江蘇徐州銅山縣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忠厚傳家遠(yuǎn)詩書繼世長”
江蘇淮泗徐氏一支家譜字派:“象翠豫臨豐履同升復(fù)泰孚觀咸謙有宜”
江蘇南京徐氏一支家譜字派:“修仕國家寶鴻儒道德芳”
江蘇揚州徐氏一支家譜字派:
家聯(lián):三堯德家聲遠(yuǎn)泗水名高世澤長。
明初自現(xiàn)在二十代排行:“克己懷先德仁敦同壽(于)君文芳從世道書可啟宏機”
江蘇省泗洪縣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家志興(新)林光耀門亭”
江蘇蘇州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偉(音)立永昌”
江蘇江都徐氏一支家譜字派:“依井萬家安”
江蘇阜寧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國興民富日才相之臣大士不克年愛開恒學(xué)登高”
江蘇沭陽龍廟鎮(zhèn)徐姓字輩:“嘉祉世高遵法常錫培心田修文德延繼永昌作述善良接傳有章統(tǒng)緒隆康”
江蘇阜寧徐氏一支字輩:“安同步廣文連祥德新春”
江蘇灌云徐氏字輩:“自可天永先殿曰兆和順恩義以善為良吉慶之家必生厚仁”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徐氏一支家譜字派:“元恒乃德允吉開明”
江蘇鹽城東海堂徐家橋支自16世以下:“宏(仕)志(德)開勛業(yè)俊才振宗庭福澤永恒在祥和萬世興”
江蘇贛榆徐氏素位堂行輩:“克念作圣邦家之光允修懿德長發(fā)其祥繼承堯舜周武憲章”
江蘇宿遷慶余堂徐氏字輩:“天貴殿廷維清德志再光前欲后耀祖榮宗”
江蘇高郵一支徐氏字輩:“耀國方正道乃時學(xué)秀純”
江蘇鹽城風(fēng)月堂徐氏字輩:“中瀛元本仕永正昌”
江蘇省揚州市儀征一支徐氏字輩:“大廣茂文金正興根”
江蘇鹽城一支徐氏字輩:“功文必年元步以定國為賢邦安家從正祥朝廷慶古道忠士可榮昌”
江蘇揚州高郵徐氏宗親新字輩:“恒長久芝義善以為貴孝可致祥行道有福存德必昌”
江蘇省江都市一支徐氏字輩:“躍國芳正道乃世學(xué)修存”
江蘇揚中市一支徐氏字輩:“永守先人志恒存君子心賢良方正輔相朝廷”
江蘇揚州徐氏一支字輩:“景元萬德福耀明”
江蘇徐州利國三益堂徐氏字派:“時淳開茂基金學(xué)士鳳朝忠厚傳家寶詩書繼世祥”
江蘇沛縣和安徽肖縣一支徐氏字輩:“法先承傳訓(xùn)培思忠厚良心懷天道廣敬安慶去祥本宗啟東方貢獻增榮光庭信威振遠(yuǎn)正大興隆昌”
江蘇徐州徐氏字輩:干X永 永世榮昌
江蘇省揚中徐氏字輩:庭玉品金生歲懷龍貴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