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02-15 17:56
, 來自:江蘇省蘇州市 移動
全家下放的那一年,我已經(jīng)17歲,用豆蔻年華來形容也不為過。全家下放的消息傳來,此時已經(jīng)放了寒假,但我們初中部的班長聽到我全家下放的消息后,分外的動之以情,竟然帶了班主任的委托,帶了副班長和學(xué)習(xí)委員、文娛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來我家上門慰問,這讓我們?nèi)液芨袆樱蠇屵說,這些中學(xué)同學(xué)非常重情重義,不容易。其實當年我們的班長是位非常可愛的女孩子,16歲的她那時已經(jīng)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當她代表同學(xué)把一支“金星”鋼筆,一本日記本,還有一本精裝的紅皮《毛主席語錄》贈送到我手上時,我木乃地接了過來。但當她伸出柔軟白嫩的小手向我握手告別時,也就在我的發(fā)育初熟的雙手抓住班長雙手的一剎那,就如一股電流,不但有麻木的、且有莫名其妙“觸電”后暖遍全身的感覺,至今想起來,還真回味無窮。 &}*[-z 在全家從三陽泰巷搬到鄉(xiāng)下的最初兩個月,我是在整天與村上的人“廝混”中度過的。這時,農(nóng)村對我這位從小在城鎮(zhèn)古巷中長大的孩子來說,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又是那么的新奇。因此,飯碗一丟的我,整天泡在與老農(nóng)的聊天和攀談中,其實,那時我已完全沉浸在“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洪流之中。 )C <sj 這個村落看來環(huán)境條件是非常艱苦的,雖屬圩鄉(xiāng),倒有一半人家是草房子,村上場地、周圍、道路,晴天一層灰,雨天一汪泥塘水。許多人家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尤其是春上鬧春荒之際,許多農(nóng)民餓的干脆不下田干活了,據(jù)他們說,躺在床上不動,這是抗饑餓最好的辦法。如此情景,這是我在三陽泰巷從來從來沒遇到過的,我清楚地記得,我們?nèi)柼┫锏木用駪,每個人每月都有國家計劃供應(yīng)糧食,家庭老人24斤,小孩分別12斤和十六斤,上班族28斤,中學(xué)生31斤。所以,當年很少有人餓死,即使三年人為災(zāi)害時也是如此。 EpPKo 我在與村上的老農(nóng)聊天中,他們都非常懷念過去的生活。一天在田埂頭上,大家都在邊勞動邊聊天,他們問我城里住在什么地方,當我說住在三陽泰巷時,其中一位50多歲的老農(nóng)興奮起來了,說,這條老巷子不是在“靈官堂”旁邊嘛,他狡黠而神秘地笑著用手指著旁邊的同伴說,當年他經(jīng)常去這個地方。有一年老婆讓他挑了一擔米到城里賣,結(jié)果他賣完了到靈官堂去玩了,一下子把錢玩光,回家老婆問他要錢,他說給小偷給偷去了,給老婆罵了個“血噴心”。許多人知道,三陽泰巷旁邊的靈官堂原來就是溧陽城有名的紅燈區(qū),晚清民國年間不但風流雅客、浪蕩公子等等去逍遙,有的底層人士也會忍不住去“心血來潮”見個世面,這也許是人之常情吧。 jg
|